修真四万年_第171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10节 (第3/3页)

信任所有杂姓修仙者,即将在东方舰队内部搞一次大清洗,杀死至少三分之一杂姓修仙者。

    剩下三分之二,也不用高兴得太早,为了确保他们的忠诚度,将被东方家在体内种下禁制,甚至在脖子上嵌套随时能爆炸的项圈。

    如此一来,生生世世,子子孙孙,都要为东方家效忠了!

    其二,据说东方家内部都产生严重分歧,很多旁系支脉都认为,这次的事情明明是主脉高层搞出来的,自然该由他们一力承担,想要拯救东方家的话,唯有把所有主脉高层统统揪出来,进行公正的审判。

    换言之,东方家的旁系支脉,正在策划一场对主脉的“家族政变”!

    这两条流言蜚语,其实自相矛盾,而且经不起仔细琢磨。

    但很多时候,所谓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甚至三人成虎,哪怕原本没影子的事,只要说的人多了,竟然都变成了现实。

    这两条谣言精确命中了人性最深处的弱点。

    谁都没办法否认,这两条谣言的可能性。

    一时间,东方家修仙者不信任杂姓修仙者,东方家的主脉修仙者又不信任旁系修仙者,李耀曾经说过,“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眼看就要在东方家内部上演,所谓“镇压”,又怎么执行得下去?

    家族内部纷乱如此,部署在帝都的舰队,以及庙堂之内忠于东方家的衮衮诸公,又如何能招架其余三大选帝侯家族加革新派咄咄逼人的进攻?

    极天界、天极星同样爆发了一场接着一场的集会和示威,要求首相东方望下台的呼声就从没停过,甚至有好几次,在各方势力的默许下冲到距离首相府不足一公里的地方,惊涛骇浪般的怒吼声,夜以继日地震撼着首相府的玻璃。

    诸多热血沸腾的画面和“帝国普通公民们的怒吼”,通过现代化的灵网,瞬息间传送到整片星海,进一步煽动着充满愤怒的底层修仙者。

    所谓民意,绝大多数时候就是虚无缥缈的空气,但偶尔也会变成油,火上浇油的“油”。

    经过一个多月的煽动和发酵,“国人皆曰可杀”的大势已成,致命的毒刃可以出鞘了。

    于是,稍稍沉寂了一段时间的“血盟会事件”,被重新翻了出来。

    第2300章 营救皇帝陛下!

    “血盟会事件是帝国首相东方望一手策划,是他精心安排刺杀了帝国元老东方拓,其目的,第一是栽赃嫁祸给前线青年军官团体,制造‘大清洗’的借口,以‘大清洗’来强化他对远征军的控制,最终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第二,东方望和东方拓多有不睦,双方在家族发展方向乃至主导权上的矛盾颇多,东方望痛下杀手,亦是为自己除去一个家族内部的大敌!”

    这样的消息,在灵网上不胫而走,很快传遍整个帝国。

    突破口最终还是从死去的帝国元老东方拓身上找到的。

    特别调查小组中,属于其余三大选帝侯家族的调查人员,发现了一处东方拓的秘密办公室,在一台微型晶脑中找到了大量资料,证明东方拓一直对东方望的铁血杀伐政策多有不满,认为战争的消耗大大超出战前的预料,可以说一战将帝国数百年的积累统统报销。

    因为圣盟撤退时实施了焦土战略,从新光复区域收回战争成本至少要几十上百年时间,而几十上百年间的变数颇多,稍有闪失,这场战争就是得不偿失,太过鲁莽了。

    东方拓认为,东方望是倾尽整个东方家乃至全帝国的资源,打造自己“战无不胜,铁血宰相”的形象,其用心大可怀疑。

    他甚至怀疑东方望还要控制远征军,利用远征军来更进一步,成为帝国历史上第一位“终生首相”,令他个人的威望和地位,大大凌驾于四大选帝侯家族之上!

    所以,等到前线战事稍定,东方拓就将回到家族中,以帝国元老和家族长老的身份,串联更多家族高层,共同反对东方望,甚至有可能将东方望从帝国首相的位置上赶下来。

    这份证据间接说明,东方望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为了实现个人的野心,才策划血盟会事件,悍然刺杀东方拓的!

    杀人诛心,这份不知真假的证据一经抛出,简直是抵住东方望的脑门开了一枪。

    四大选帝侯家族绝不会容忍任何一个独裁者凌驾于他们之上,皇帝不行,什么“终生首相”自然更不可能。

    焦头烂额的东方望还没从哥哥“吃人修炼”的泥潭中挣脱出来,又面临如此致命的指控,真是百口莫辩。

    整个帝国风起云涌,不但各个至关重要的重工业世界再度爆发更加激烈的集会和示威,就连远征军都一片哗然,纷纷骚动,矛头直指东方望。

    国人非但要他下台,更要成立全新的调查小组,彻查“血盟会事件”,给前线的无辜爱国青年军官一个交待。

    与此同时,一件又一件证据被抛了出来,越来越多东方望集团的高层被证明接受过“吃人修炼”,连东方望本人都曾用东方仁心秘密调制的“特种营养剂”来保持旺盛的精力……铁证如山,不容辩驳,东方望的威望跌落到零点,可谓身败名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