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41节 (第1/4页)
在帝国传统的精华区域,贸易航道被四大家族和传统的官商牢牢掌控。 但是在资源贫瘠,距离遥远,榨不出太多油水的外围世界,要从无到有建设一套完整的物流体系,并培养当地市场到有利可图的程度,是非常消耗时间、精力和耐心的水磨工夫。 早就习惯依靠垄断和税收获取超额利润的四大家族,懒得花几百年功夫和外围世界的乡巴佬、土包子打交道,各种土生土长的小型贸易集团和物流宗派,就以野蛮生长、自生自灭的姿态应运而生,并在几百年的默默生根发芽之后,在帝国外围世界编织起了一张看似毫不起眼,实则密不透风的贸易、物流乃至金融网络,之后,这些散兵游勇凝聚到一起,以“万界商盟”之名,浮出水面。 正所谓山高皇帝远,帝国外围世界,是一片无法无天的混乱星域,所谓星盗、行商、私掠舰队和正规军,完全是一回事,万界商盟能在这样的血腥丛林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拥有最胆大包天的水手和船长,最奸诈狡猾的黑心商人,以及最心狠手辣的星盗人才。 他们垄断了无数条毛细血管般的商路,既可以给一颗星球带来源源不断的资源和人才,让这颗星球在短时间内就兴旺发达;亦可以摇身一变,化作星盗,彻底封锁一颗星球通往外界的所有航道,让这颗星球乖乖屈服于他们的淫威之下。 别的不说,只要万界商盟麾下的战舰将一颗星球四周的聚灵塔和远程通讯基站统统打爆,让这颗星球和外界彻底“断网”,就能导致星球上的文明水准,在一年半载之内,退化好几十年了。 拥有这样的实力,万界商盟自然不甘心只在帝国外围转悠,当乡巴佬、土包子们的供应商。 更何况,万界商盟的首领也非常清楚,在帝国高层那些执掌生杀大权的贵族眼中,自己这些商人不过是待宰的猪狗,越是肥硕,就越到了要出栏宰杀的时候。 过去,四大家族尚未看到帝国外围世界贸易的利润,所以懒得理会他们,但现在他们辛辛苦苦把这个市场培育起来了,眼看有利可图了,四大家族要是不来摘桃子,那还叫什么修仙者?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刚刚诞生不久的万界商盟就凭借生存的本能意识到,想要活下去,就只能和星海中央的权贵、财阀和豪门,那些依靠传统方法,简单粗暴压榨普通人,毫无技术含量的“旧修仙者”们,斗个不死不休! 自由星币,就是他们选择的最犀利武器。 他们要发动一场战争,一场不用晶铠、星舰和巨神兵直接对抗,而是用金钱来交锋,杀人不见血的货币战争! 趁着“黑风之战”后期,帝国面临圣盟巨大的军事压力,物价飞涨、恶性通胀、人心惶惶,无暇他顾之际,万界商盟悄悄在帝国外围世界全面铺开了自由星币的“货币化”之路。 一开始,自然没人会拿自由星币当真正的钱来看待,无论怎么通货膨胀,帝国晶币终究是“真正的钱”啊,帝国又没到真正要改朝换代的时候,谁会拿真金白银去换这些……什么鬼自由鬼星币的鬼玩意儿? 万界商盟当然没办法强迫外围世界的帝国公民使用自由星币,一开始他们也没想用自由星币全面取代帝国晶币,只是规定旗下各个商号可以同时接受两种交易方式,但使用自由星币来交易,将给予一定的优惠,而一部分在最紧俏的货物,将优先供应给使用自由星币的买家。 这项措施,总算砸出了第一朵小小的水花。 但真正的杀手锏,还是赊销和小额贷款。 万界商盟最擅长放长线钓大鱼,霍冬灵的家乡“南灵星”就是最好的例子。 先用雄厚的财力和深不可测的人脉,将有潜力的小行星买下来进行初步开发,再以半卖半送的方式,吸引大批拓殖者前去定居,等定居点建设得差不多了,拓殖者也砸下了棺材本,将小行星当成新的家乡,无法回头时,再用各种消耗件,慢慢把钱赚回来。 为了培养这些“会下蛋的老母鸡”,在整个拓殖过程中,万界商盟会提供给拓殖者大量技术支持、赊销法宝甚至小额贷款,条件非常诱人,只有一点——未来必须以自由星币来还账。 用自由星币来还钱能得到利率的折扣,用帝国晶币来还钱则要收取惩罚性的手续费,当然,万界商盟也会庄严保证自由星币的币值稳定,和帝国晶币的兑换率浮动绝不会太大。 在帝国晶币贬值最厉害的一段时间,万界商盟甚至将自由星币和压缩空气、净水药片、合成食物等必不可少的物资挂钩,规定一块自由星币能兑换恒定的水和食物,号称“空气币”,“净水币”甚至“肉罐头币”。 “肉罐头币”,多么土气的名字,要是被帝国高层那些学富五车、理论一套一套的经济学家听到,肯定要笑掉大牙。 然而,在帝国外围世界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