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3页 (第2/2页)
比马大。就是十年后的贾国府她都抵抗不了,更别说现在的荣国府。 还有林家,若是林如海和林老夫人知道林煜的存在,一定会将林煜抢走的。她不能失去儿子。再说了若是她儿子进了林府,在贾敏手底下生活,只怕用不了几天就小命不保了。 所以哪怕知道孩子需要个父亲需要个榜样,姜宛茵也不敢让林煜知道林如海的存在。 依那孩子的性子,若是知道他父亲还活着,一定会找过去的。 等唐叔来了之后,姜宛茵便吩咐唐叔。 唐叔,九郎也到了该启蒙的年纪了,我想给九郎寻个品性上佳有学识的先生,唐叔你去城里打听打听,看看是否有合适的先生。不必在意束修多少,重要的是先生的人品和才识。 老奴知道了。老奴会尽快给少爷找到先生的,咱们少爷聪明伶俐,将来定会有大出息的。 去吧。该花的不必省着。 姜宛茵让丫鬟甜儿将准备的银两给唐叔。 这打听消息没钱可不行。 娘亲,您要给我找先生吗 唐叔走了之后,房内一直竖着耳朵听的林煜见姜宛茵进来迫不及待就问。 姜宛茵虽罚林煜却不会当着下人的面罚儿子,她让林煜在她房内面壁。 姜宛茵走过去摸了摸儿子的小脑袋。 是啊。你已经三岁了,到了该启蒙的年纪了,娘懂得不多,不能耽误了你,所以得给你找个好先生。 不是她懂得不够多,而是她怕教不好儿子。 在这古代社会阶级等级严格。士农工商,为商身贱,她不希望儿子被人轻贱;为工为农都太累太辛苦,她不希望儿子受苦;如此就唯有科举一条路可行。 哪怕将来儿子不当官,那也得有个功名在身,才能不被人欺负。 自从在姑苏城落户,转眼就三年过去了。 因为自称是新寡遗孀,姜宛茵得为夫守孝不便出门,姜宛茵从人牙婆那买了两家仆人。唐家一这四口及刘家一家三口。 唐家是带着一对孙儿孙女的老夫妇,刘家是一对带着女儿的中年夫妻。 唐家原是大户人家主母的陪房,只可是那主母在内宅争斗败了丢了性命,唐家人就被主母的夫家给发卖了。唐家儿子意外去了,媳妇生第三胎时难产一尸两命也去了,就只剩两老带着两小,一个七岁孙子和一个五岁的孙女。 刘家却是农户。因为父母偏心,再加夫妻俩只有一个女儿,父母为了小叔想买掉夫妻俩的独女,夫妻俩不愿与女儿分离,所以就自卖自身,卖身钱还了父母的生养之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