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3节 (第3/3页)
“价钱好说。” “谢解元,小人前儿在望湖楼看到您的墨宝,那真的是笔酣墨畅,形俱神丰!” 一句话谢尚懂了,冯宝山这是跟他讨字呢! 不过世间的事莫不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多个朋友多条路”。他先前承诺媳妇的一百个花冠可少不了冯宝山的帮忙。 “冯掌柜,过奖!”谢尚谦虚道:“一副字而已!” 冯掌柜听得有门立刻道:“谢解元看着只是一幅字,但于小人们却是千金难求!” 谢尚笑道:“冯掌柜想要还不容易,有纸笔就好!” 冯宝山目的达成,心中欢喜,赶着让伙计拿来笔墨,请谢尚给写了副 “满室鼎彝列陈秦汉,数窗图画璀璨云霞”对联和一张“光腾银汉”的横幅,准备请人装裱了挂在雅室。 而谢尚也以四千两银子的优惠价格打包拿了两匣子极品红宝——圆房头面的主石齐活了! 十天功夫细读完《四书文理纲要》,元维着实庆幸自己先前秉公取士,取了谢尚解元,不然自己现在可就身处尴尬了! 避嫌虽说是潜规则,但潜规则潜得全天下人都知道就是徇私舞弊了! 子安这个儿子,元维看着《纲要》封面上的“谢李氏”摇头,发榜前看着还算安分——并不似江南那波士子东蹿西跳,天天出新闻,考试文章也做得四平八稳,谁想发榜后这么会搞事——给他这个主考座师埋伏了这么大一个陷阱不说,还把自己媳妇的名字给印上了正统理学书。 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江南那些人跟他一比,简直就是小打小闹! 现问题来了,子安知道他儿子干的这些事吗? 他回京后必得问问。 在陕西主持乡试的谢子安还不知道儿子做下的好事。他正为儿子来信说中了解元而高兴,但高兴之余却又有些隐忧。 “谢福,”谢子安拿着信和心腹道:“你我虽知元大人为人公正,尚儿这个解元非是我请托,但御史台那边却难免发难。这回怕是要带累元大人了!” 谢福安慰道:“老爷,元大人既然取大爷,嗯,应该称尚老爷了,为解元,必是为尚老爷文章做得好。有文章为证,即便御史台真的发难,也自有公断!” “先老爷已看过尚老爷的文章,以为比陕西解元的更好。所以这理便说到哪里都怕了!” “再说御史台本来每年就要寻些事来参老爷和元大人,今年若真参这件事,只要老爷和元大人提早做好应对想必也不难应付。” 梁上的莫非尽职地掏出小本本——他也烦御史台那拨人,只希望上面看到他的记录后能去掉这种为参而参的破事——看看连下人都是怎么看御史台的! 谢子安点点头,接着往下看,然后便看到新书的事。 “尚儿又写书了?”谢子安笑道:“还是正经的《四书文理纲要》。” “谢福,你看看这回捎来的东西里是不是有套书?” “尚儿倒是聪明,”谢子安以子为荣:“知道这时候写本这样的书可以为殿试造势!” 涉及殿试,莫非又勤恳记下…… 谢福对着清单找了一回,果拿来一个匣子。 打开匣子,谢子安笑容凝固——为什么这么至关重要的理学书封面上会有儿媳妇的名字? 这什么情况? 是他眼花了吗? “谢福,”谢子安问管家:“你替我看看这封面上是不是两个人的名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