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姐姐回来了_第7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2节 (第1/2页)

    但如果遇上真来卖古董的就有点悬了。除非是零零散散卖的。

    于凌道:“嗯,你就等着大哥知道了这件事叨叨你吧。”

    做翻译助手,顺带学英语什么的,大哥肯定是举双手支持。

    这活儿说起来都好听。

    但开废品站什么的,一听就不登大雅之堂。

    于朵笑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说他的,我做我的就是了。”

    于承暂时还不知道,他和邱新梅今天也是最后一天上班了。

    下午下班回来也领回不少劳保。

    米面油都有!厨房里碗柜里一下子就丰盛了起来。

    还有年货,于凌之前陆陆续续的都已经置办齐了。每天卖了鸡蛋用框子载一些回来。

    给大杂院和胡同里的邻居也带了不少东西,还是按10%收代购费。

    别说,就光是帮人买年货,于凌都赚了二十多块呢。

    加上这个钱,还有之前买了毛线剩的五块,于凌都有200身家了。

    幸亏把买年货的事包给了二姐。于朵这段时间是真没空去各处排队。

    邱新梅把于家这个月的年节供应的票据全给了娘家。

    邱老娘不辞辛劳的到处排队,全买到了。可以有个前所未有的丰盛年景。

    也因此,她对邱新梅又有了笑容。

    邱老娘是不敢去黑市的。家里如今全靠老头子一个人上班呢。

    她听邱新梅说于朵和机械厂后勤部长的小儿子相看了,也不敢再打什么节省彩礼的主意。

    那老头子的工作更是不能有一丁点的波折。

    为此,她都没再在女儿面前提于凌这么去黑市要影响他们夫妻工作的事了。

    于凌不去黑市买东西,于家的票据怎么可能给老邱家?

    另外,于朵喊了人送来了五十块蜂窝煤。这样过年期间需要出去买的东西就很少了。

    这蜂窝煤,以前除非是快用完的时候遇上于承休班,不然于朵都得自己推着自行车、挂着框去买。

    还挺重的!

    如今有这一片的知青拉着板板车送上门。

    就拉着在街上走,然后哪家有需要就叫住他们。

    十块蜂窝煤比自己去拉只贵一毛钱,搬到家里给你码放得整整齐齐的。

    他们一车拉上两百块蜂窝煤,卖完了再去拉。

    一天也能挣两三块、三四块钱,两个人分。

    问就是帮邻居捎带的。

    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不说破而已。反正这样大家都方便,他们也能有个生计。

    不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确实这些举动没有被盯得那么严了。

    黑市只有过年一个月放得比较松。

    但送蜂窝煤上门、修自行车或者在车站帮着旅客拉行李、拉人这些真的是在放开了。

    25号十点,于凌领着送鸡蛋的刘家老大到废品站这边认门。

    他是送了黑市那边钟言的摊子再过来的。

    于凌道:“刘师傅,以后三六九号你就送到这里就好。”

    确实多个地方存放一下鸡蛋挺好的,这样于承应该也会少些担惊受怕。

    抓贼还要抓赃呢!

    只要不是在于家抓到私藏这么多鸡蛋,他就可以不认账。

    有单位的人,最怕家里人有什么不守规矩的地方了。

    公安和单位打个招呼,好整治得很。

    而且,放在外面也不至于那么显眼。大杂院进进出出几十号人呢。

    再一个,于家的厨房本身也不是多宽,放上两个框就很占地方了。

    倒是小妹这里有一百多平方,挺宽敞的。

    不过,这个院子也有个毛病:年久失修。

    肯定是需要好好加固一下的。

    “成啊,你说了是这里,那我们就这个时间送过来。”

    反正是额外增加的一天100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