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姐姐回来了_第25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1节 (第2/2页)

  常宁道:“谁啊?”

    “蔡疯子。”

    常宁道:“他,你开什么玩笑?”

    霍昭道:“也许他能为五斗米折腰呢。而且,这活儿没准还挺适合他的。你们要不考虑一下。”

    懂英语又不用上学、上班的人,真的不好找!

    50年代那批人学的都是俄语。

    然后60年代中期直到恢复高考,外语都是‘毒草’!

    也就77年恢复高考之后,大学里才重新开始有人学英语。但目前都还在上大学没毕业。

    50年代之前去英语国家留学的那一批人,如今都40多将近50了。

    这会儿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就是不上班,这个年纪也没体力去做导游了。

    不然于朵也不用找别人,高老师还兴致勃勃的呢。

    他们外交部大院的子弟,则主要是因为家学渊源,比别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外语。

    哪怕中间经历了十多年的封锁,但国家还是需要有懂英语的人啊。

    至于蔡疯子,他35岁。

    前些年说了些在当时看来有点‘反动’的话,受了迫害,

    当时是说他偷听bbc被洗脑了。

    但其实他说的那些话就是和主流思想不符,倒真说不上反动。

    这人最近被平反了,但工作还是不好安排。

    因为他确实有些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于朵听了他们两个的介绍,“是说他心向西方?”

    常宁和霍昭都点头。

    于朵道:“没准他确实正适合和这些外国人接触呢。”

    主要她对于明天去登广告的事心头一点底都没有。

    常宁道:“但他多半会通过接触外国游客,谋求出国。而且你发的工资可是外汇,正方便了他。”

    看于朵有点心动的样子,常宁心道:怪不得小顾说于朵做生意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有这种叛逃倾向的人都敢用。

    如果偷渡漂亮国的人有,但不多。

    真正偷渡得最厉害的,是深圳往香港那边跑的。

    那个都有专用名词了:逃港!

    每天晚上一群一群的人爬过铁丝网过去。解放军鸣枪都挡不住这个势头。

    还有人干脆带着游泳圈或者就是许多个水壶绑身上,直接游过去。

    常宁对霍昭道:“我们回去商量一下。”

    他不太赞同于朵用这个人,有叛逃的潜在风险。

    “我建议你还是登了广告看看效果。北京这么大,兴许能找出来遗贤呢!”

    于朵点头,“那先试试吧。”

    第二天十点,于朵和常宁、狄见欢先去报社。

    常宁开车,他拿到本本了嘛。昨天又把车子和旅游路段都熟悉了一下。

    路上狄见欢问于朵,“你前天晚上说面对游客轻慢华国,咱们得不卑不亢还不能对游客发火。能具体说说怎么处理么?“

    于朵道:“这得随机应变啊。而且,这是外交官的看家本事。我还想找你取取经呢。”

    狄见欢拧眉道:“我之前真的把这个工作想得简单了。”

    以为就是介绍景点,带着游玩呢。

    现在看来,还挺有挑战的呢。

    怪不得爷爷都说这个勤工俭学应该还挺锻炼人的。也许对她以后做相关工作都有帮助。

    常宁道:“你知道就好。外国有句俗话:顾客就是上帝!只要不是辱及国家和个人,都可以忍一忍。”

    于朵点头,“对,忍字形上一把刀。咱们是双向选择,你要是觉得干着不愉快也可以随时退出。预支的工资,稍后手头松动了还我就行。”

    狄见欢道:“双向选择,意思你对我不满意也可以随时开除我,对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