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4页 (第2/2页)
答错,倒也不至于,只是前头两股四句只换了几个字眼,在句式上兜了圈子,回答的过于简单。 这是童试小题作答常见的答题套路,但进境浅薄,不利于以后做出浑涵蕴籍的文章。 苗先生虽然只是秀才出身,且他平日看着最是随和,但也是启蒙过李帆这等进士学生的先生,做学问颇为严谨,所以这一题到底给了良,并且提醒后来考生,文字须博大昌明,不要但学一挑半剔以爽利为工。rdquo; 仿试大会到了如今,才正经有了做学问的样子。 有苗先生竖了标杆,后面考官出题也好,考生答题也罢,都严谨许多,连带着周边看来的群众,也不再嬉笑吵闹,细细去听考生们的答题。 崔稚眼见着报名的人越来越多,便安排另一侧的考官,先将后面考生的笔墨考校起来,减少了相互等待的时间,仿试大会正经运转了起来。 等在洪斌一组最后的魏铭,并不着急,他安静听着前面的考官与考生的问答,心中多有思索。 科举考试到如今已有几百年,《四书》《五经》中但凡能考的道理,无有不被考过,考生平日练习多有套路,这也导致学子进学,并不认真领会经文内涵,而以套路取胜。 苗先生所言甚是,这等做题之法之于童子试尚可,到了乡试会试,却要捉襟见肘。只是乡试自还有乡试的套路,考生猜题、押题,而考官为了应对这种猜押而非真才实学的应考方式,又考出了似截搭题这等试题。 此类题目取相去甚远的文章中某句搭在一起,题目让人意料不到,大面积杜绝了押题。但此题又将经文经义割裂了开来,学子为了将不相干的经文找出干系做文章,更是套路丛生,以技法蒙蔽考官。考官阅卷繁多,无时间一字一句审阅,不乏出现蒙混过关之辈。 自举业就开始研习套路技法,强调技法而忽略涵义,到了做官,不少人免不得要拿出科举的架势,为官为政也处处左右逢源,套路取胜,最后将政绩做的表面花团锦簇,实则一盘散沙,害苦了百姓hellip;hellip; 魏铭是科举一步一步上来的人,又在官场沉浮许多年,眼看着大兴的江山垮塌殆尽,感触自然比任何人都多。 他这里思索,那被人遗忘在身后的杜克、晁狄两人,眼见着自己这里无人再指指点点,心思又活泛起来。 杜克瞧着魏铭身前三人一一应答完毕,到了魏铭,那洪斌问了个甚是简单的问题,魏铭三言两句说出应答,洪斌听得直点头,直接就给出了优。 现下已经有不少人都拿到了第一个优,但是在杜克、晁狄眼里,魏铭这个优拿的尤其让人眼中进沙,杜克还道:瞧着呀,他下一题还得拿优!rdquo;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